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台城街道办事处 生成日期: 2025-09-25 17:47:57
【台城】泡步翘庐——翘首倚庐田野间,赤子拾遗焕新颜

  台山市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号称“内外两个台山”,有180多万华侨华人遍布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正是数量众多的华人华侨,给台山带回了许多风格各异、美轮美奂的华侨建筑。它们散落在田野和村落之间,是一代代华侨历史的缩影,凝结了华侨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成了台山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台城街道泡步村委会的官步村口也静静地伫立着这样一栋百年老宅,无言地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

  翘庐,竣工于1922年夏天,由旅缅华侨、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朱锦翘设计兴建。1920年,年方不惑的朱锦翘已经拥有多家建筑公司、木材商行和餐饮店铺,事业有成的他,热心家乡公益,造桥筑路,并带头发动旅缅宗亲捐资,亲自设计并推动建成泡步立德小学。后来,在缅甸遭日军侵略沦陷时,他毅然归国回乡,购置田地,建屋定居称为翘庐。

  翘庐坐南向北,法式建筑设计风格,占地近500平方米,与陈宜禧修建的新宁铁路官步站仅一墙之隔。从空中俯瞰呈现“士”字形,这是朱锦翘为纪念陈宜禧的伟大贡献而设计的独特造型。庐内的建筑材料精心挑选优质柚木、菠萝格、坤甸等名贵木材,不远千里从缅甸运回家乡,历经百年木质依旧坚实如初。翘庐在美的同时也兼具实用性,建筑主体上设有高位防御枪口,屋内设有暗阁、逃生楼梯。据朱锦翘的第九个女儿娥姐回忆:当年日本士兵来敲门,父亲为把全家女眷藏于二楼暗阁中迟了开门,被日本士兵掌掴,而日本人在满屋搜寻未能发现暗阁,最终只能骂骂咧咧离开。

  岁月飞纵,自朱锦翘先生去世后,朱家后人相继离乡、移民,分布在海内外各地。翘庐曾被用于开办集体饭堂、米厂、小卖部等,后期人去楼空,荒废40多年无人看管。在长期的风雨摧残中,翘庐的华丽被逐渐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图片1.png图片2.png

  2022年11月,在热心人士谭楚明先生的推荐下,同样热爱华侨建筑的林志成先生来到官步村,对翘庐一见钟情,在经得朱家后人的同意后对它进行修缮活化。林志成和团队秉承着“修旧如旧”的理念,经过一年多的精心修复,翘庐终于以精品民宿的身份重获新生。朱锦翘后人闻得喜讯赶回故里,看到满载着回忆的旧宅重现昔日华光,不禁喜笑颜开。朱锦翘的女儿朱美丽说:“很感动,想不到效果这么好,以后我们回来的次数一定会更加频繁。”其兄朱羡柏说:“我们朱家有近200人,遍布全世界,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像这次聚集这么多人。”

  朱氏后人在翘庐里快乐重聚,畅谈往事,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热爱,这也是广大华侨华人共同的心声。他们虽身处异乡,但心始终与家乡紧密相连,华侨建筑便是他们与故乡的连接。正如朱羡柏所言:“家在,我们的根就在!”

图片3.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58386邮件:ts686@126.com

历史文化 - 台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