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赤溪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发布机构: | 赤溪镇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1-10-27 11:30:52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21日在赤溪镇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赤溪镇人民政府镇长肖桂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赤溪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领导下,在镇人大监督支持下,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1+1+5”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赤溪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指标平稳向好。五年来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3亿元、工业投资31.17亿元;完成出口贸易总额2550万元,高标准完成市下达我镇的指标任务。招商引资彰显成效。五年来新引进和鑫科技、科毅、台磁科技、合峰石业等项目,投资总额超7亿元;伟丰尚亿食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农业生产稳中有升。近五年,现代农业总产值达11.29亿元;落实耕地补贴、农机补贴、渔船油价补贴、休渔期补助等多项补贴2870多万元;建设“一村一品”项目3个,北门“南美白对虾”获第二批省级专业村认定;三资平台交易62宗,交易总额近1.04亿元;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13.9万元,五年同比翻了一番。全域旅游持续推进。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成功签约大襟岛滨海旅游、金海岸度假区等超10亿元项目。海角城、黑沙湾等主要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50多万人次,赤溪逐渐成为珠三角滨海旅游热门地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大项目拉动大发展,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发展格局实现新变化。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珠海与江门,直达港澳,是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全长31公里,赤溪段长11.49公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进一步凸显了我镇的区位优势,将赤溪从山尾水尾变成“桥头堡”。我们举全镇之力高质量完成征地、拆迁、迁坟、改电、青苗补偿等工作,目前工程顺利推进,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赤溪至香港机场估计只需1.5小时。同时,全力保障台山核电、国能台电两大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建设。总投资900多亿元的核电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两台机组投入商运。国能台电加快转型升级,目前五台机组全面运行,今年有望达到100亿产值。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位对接大湾区建设,完成《赤溪镇总体规划(2016-2030)》和1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完善镇区周边地块、赤溪医院周边地块规划编制。以广东江门临港大型工业园区台山片区建设为契机,谋划港澳新城、能源发展、临港经济、生态休闲四大板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加快促进城乡融合,镇村发展实现新突破。
城镇建设跃上新台阶。创文创卫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广东省卫生镇”“江门市文明镇”称号,在2020年台山市小城镇考核中获一类镇第一名,并连续两年获得奖次。五年共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田头大道、涛声路等道路升级改造、高铜线路灯安装、白宵河一河两岸环境改造、田头农贸市场改造等工程,城镇品质持续优化。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人居环境持续提质,10个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护岭村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冲金钟村等17个村获评“广东省卫生村”。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四好农村路”15宗约6.2公里,改造农村危桥2宗。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3.7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受理建房申请96宗。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推进森林小镇建设,打造绿化示范点11个,获评“江门市生态文明示范单位”;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五年共投入270多万对白宵河、大马河等7条河流开展“五清”专项行动,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投入750多万元,实施铜鼓河东角水闸、北门北线公路下灌溉水闸、渡头冲口河等农田水利工程;投入1100多万元,实施护岭、白秀、大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1个污水处理厂、57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站和5个自然村简易设施建设;改造农村污水塘25个;建成无害化卫生公厕44间、户厕改造396间;投入400多万元,新建护岭、长安等5个村居公园;大力推进禁食野生动物养殖户转型,31户泰国虎纹蛙、1户水律蛇养殖户全面退出;开展“清废除患”(即清理固体废弃物、清除堆放隐患点)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人民幸福感实现新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50多万,建档立卡的43户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5081元增加到2020年底29287元,建成长沙扶贫商铺。教学质量不断向好。镇中心学校获广东省书香校园、江门市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二等奖等荣誉,总投资3800万的新赤溪中学首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投入500多万完成卫生院“医共体”升级改造,10个行政村实现卫生站、村医全覆盖。总投资1.8亿,建设台山市中医院赤溪分院。投入100多万元,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扎实推进疫苗接种,筑牢防疫防线。文化服务不断加强。镇文化站获评一级站;完成《赤溪乡贤录》编撰,定期发行《赤溪侨刊》;擂糖糊成功申报江门市非遗项目。建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1个村级实践站,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200场,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社会保障不断优化。投入社会保障资金3600多万元,受惠群众1300多人次。投入370多万元,完成护岭等5个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投入40多万元,完成6间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截至2020年底,新农保参保2.89万人,参保率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49万人,实现全面覆盖。“一门式”服务不断完善,办结便民事项累计超3.6万件。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开展平安赤溪建设,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加强。保持对黑恶势力严打态势,办结涉黑涉恶线索63条、拘捕78人、起诉69人;联合开展“亮剑·赤溪”统一清查行动,查处不法行为214起。强化人防技防,投入310万元在全镇安装视频监控,严厉打击走私偷渡违法活动。深入做好全民禁毒工作,开展禁毒宣传教育200多场。强化各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强食药品监管,在过去五年市食品安全考核中我镇两次获总分第一。加强海上安全管理,大力整治违法用海,清拆违法养殖蚝排3万多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御“天鸽”“山竹”“查帕卡”等台风袭击,实现人员零伤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政治为引领,持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服务效能实现新优化。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深化党政机构改革,规范设置内设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今年来,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2000多万元开展10项民生实事和10项微实事项目,目前渡头水闸等6项民生实事和困难群体关爱等10项微实事项目已完成。持续加强作风建设。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市委巡察整改,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严抓干部纪律问题,开展提醒谈话200多人次,查处违纪案件39件、党内警告处分30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重大事项向镇委请示报告制度,完善镇级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廉洁政府。稳步提升服务效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2件。高标准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侨务、统计、审计、档案、保密、老干、工会、体育、宗教等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评为“江门市退役军人服务站示范先进单位”,镇武装部多次获评“江门市先进基层武装部”;团镇委获评2019年江门市五四红旗团委;开展“最美家庭”评选,获评全国、省、江门市“最美家庭”各1个;2户家庭获“江门市星级文明户”。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镇党委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结果,是镇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全镇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赤溪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应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新增税源少,缺少工业和第三产业项目支撑,民生投入、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方面刚性支出不断增多,且疫情不断反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镇村规划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乱占耕地建房问题较为突出。农自用船安全管理、海上防疫、违法用海、走私偷渡、滨海旅游等涉海管理压力巨大,社会民生投入力度仍需不断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赤溪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未来五年工作设想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台山市“一核两台三区”新发展格局,不断巩固和扩大赤溪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在新征程上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
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台山市平均水平,高标准完成市下达我镇的各项指标任务。城镇品质大幅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家园建设明显见成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提质,客家文化、岭南文化、侨乡文化发展持续向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平安赤溪、法治赤溪水平更高。干部队伍作风素质更加过硬,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为此,我们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深度融入湾区建设,加快布局赤溪发展蓝图
刚刚召开的台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台山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是对赤溪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从东、南、西、北四个片区(东片区域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港澳风情的滨海宜居新城,西片区域重点打造临港经济板块,南片区域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北片区域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区)对赤溪的发展重新定位,为此,我们要抓住契机,抢抓机遇,高位对接,提前谋划,狠抓落实,推动赤溪在新一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获得先机,取得新辉煌。
东部片区港澳新城板块方面: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珠海、直通港澳,并在我镇设置了两个高速出口,为我镇的经济腾飞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为此,我们要抢抓“桥头堡经济”的重大机遇,在中和立交以东、猪乸潭水库以北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两侧打造对接港澳的重要门户、粤港澳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的特色平台和产城融合、具有港澳风情的宜居宜业宜游滨海新城。要高起点规划,聘请一流的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以及有关控规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强土地收储管理工作,统筹用好土地、咸围、水库、山林等资源。要高标准建设,大力推进水、路、电、气、通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岸线、河道、涌口等基础设施,为大开发、大建设夯实坚实基础。要高质量管理,完善教育、医疗、金融、社会保障等相关公共配套,推行高端住宅物业管理,努力打造优质的人居环境和精神家园。
西部片区临港经济板块方面:要依托港口条件好、岸线绵长和海洋资源丰富、连片土地较多等综合优势,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临港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积极推进国能台电码头调整为综合性公用码头,加快推进港口物流区建设,整体规划、一体建设台电码头、长沙湾码头、鱼塘港码头,与香港、澳门、珠海三大国际机场形成海陆空联运优势。借鉴盐田港、黄埔港、南沙港等运营管理经验,探索采用政府统筹、企业运营模式,以产养港、以港养港,力促广海湾深水港尽快建设成为珠江西岸重要的综合性港区。要对接港澳核心所需,加强与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海洋产业合作,精准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延伸蓝色产业链条,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集聚高端化、智能化产业集群。
南部片区能源发展板块方面:充分发挥赤溪作为中国能源重镇的优势,配合推动台山核电二期工程、中广核储能项目建设和国能台电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广海湾LNG接收站等项目落地,建设国家级能源供应基地。支持国能台电风光火储科游一体化发展,打造广东省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发展以现代能源科普为特色的工业旅游,建设铜鼓科普能源小镇。
北部片区生态休闲板块方面:要发挥赤溪优美的田园风光、绵长的岸线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高标准打造赤溪生态休闲区。做大做强黑沙湾、海角城等主要旅游景区;加快葡情大襟岛项目建设,发展游艇基地、水上飞机等高端海上游乐项目;加快推动金海岸、生态谷项目落地,打造珠三角滨海旅游胜地。在赤溪东出口建设国内一流桥梁科普博物馆,高端开发黄茅岛。
二、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一)提升湾区承载能力。全力以赴保障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顺利推进,确保项目如期建成通车。配合推进大广海湾旅游高速路、黄茅海通道赤溪东西出口赤田线、赤溪西出口至都斛公路、省道赤溪至都斛段、赤溪环岛路、赤溪至广海湾道路、疏港公路(白宵围段)等交通工程规划建设,完善国道G240、省道S273等主要干道,畅通交通网络,不断增强湾区承载能力。积极配合广海湾深水港项目,在物流区再规划建设7个3万吨级码头泊位,发展港口物流产业。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协助台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和国能台电转型升级,力促合峰石业、台磁科技等新进企业加快建成投产,支持和鑫科技、科毅玩具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大湾区项目资源,力争每年至少引进3个优质投资项目。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加投资吸引力。深入实施“暖企业、促投资”行动,统筹做好土地、水电等要素配置,以一流服务打造高质量项目,为赤溪经济长远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三、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一)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青蟹、生蚝等特色养殖业,深入发掘“一村一品”项目。坚持科技兴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打造海龙湾扶贫助农大米项目,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按照“生态优先、海陆统筹、持续利用”的原则,继续推行6.5万亩符合海洋功能规划的海域养殖使用证办理,建设“海洋牧场”。强化农自用船网格化管理,加强避风港、河涌口等设施建设,为渔民提供生产生活便利,推动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二)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10个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坚持“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全力实施铜鼓村环境改造工程,推动建筑品质、主干道沿线景观、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建设特色品牌乡村。全力推动铜鼓、长安等6个行政村供水提质工程;继续推进田长路污水管网、铜鼓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推进北门、护岭、磅礴等7宗“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及田头圩、赤溪圩路灯升级和田长路路灯安装工程;计划推进围仔桥、元山桥等2宗农村危桥改造;落实全镇10个行政村均建成有绿化、休闲设施的村居公园。坚守绿色生态底线,严格落实河长制,继续加强白宵河、大马河等7条河流水质管理,加快推进护岭、白秀、大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深入推进森林小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着力建设精品城镇。深入推进创文创卫和小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品质,努力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的精品小城镇。推动镇政府周边地块、加油站地块升级改造,建设高品质住宅,合理规划商铺铺位,打造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居住片区,实现小区式管理;利用赤溪中医院周边地块,提升国道G240沿线景观,打造综合服务片区。加快推进赤溪圩街区道路升级、建筑外立面改造、街灯亮化等提质工程,进一步提升镇域颜值。同时,积极配合推进广海湾风情街升级改造,提升滨海路段景观,打造特色商业体。
四、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切实筑牢安全发展防线
(一)持续优化社会保障。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工作,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坚决守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扎实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帮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提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能力。大力实施“双百工程”,逐步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继续落实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积极发动就业困难群众参加公益技能培训,有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双减”工作,稳定师资队伍,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继续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新赤溪中学扩容提质,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力配合推动台山市中医院赤溪分院施工,争取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提升医疗水平。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大力挖掘赤溪客家文化、岭南文化、侨乡文化特色内涵,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5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快推进三孩生育政策平稳落地,全面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办好办成民生实事。同时,进一步做好侨务、统计、审计、武装、民兵、档案、保密、老干、工会、青年、妇女儿童、体育、宗教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建设平安赤溪。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筑牢群体免疫防线。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行为。保持走私偷渡严打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全民禁毒工作,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全面打造全科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用海执法力度,确保无新增案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力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加强各类灾害事故防御。
五、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重大事项向镇委请示报告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领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主导权。继续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和“微实事”项目,聚焦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致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宪法、民法典,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务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三)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以贯之纠治“四风”,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江门市委市政府、台山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领导下,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圆满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奋力开创赤溪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