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白沙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
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台山政府网 生成日期: 2019-02-26 06:59:28
《话说白沙》之㉕——清末状元遗墨之谜
书法,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书有形,为美。国人是何其浪漫,颜筋柳骨、二王风流、怀素张狂、徽宗娟丽,横竖撇捺皆成婉转,尽是纸上莺歌漫舞,尽是黑白姹紫嫣红。书有意,为刚。国人是何其规矩,万岁通天、快雪时晴、家祭溅泪、子规吐血,方正之间独留清气,尽是纸上一方春秋,尽是黑白铿锵定音。

接着上期介绍过“三才”加持的凤山学校,我们循着墨香继续出发,解开另一位清末状元遗墨之谜。

何人遗墨之谜?

 
白沙镇江头、下屯村委为马姓聚居之地,基本每个村子皆建有马氏宗祠。这些宗祠门口上方统一用长4米,高90厘来的花岗岩石横匾镂刻名字。仔细辨认,其笔法规入矩,大有唐晋之书风,都出于同一个人之手——夏同龢。
 


江头月山村“道溱马公祠”,上款是“民国元年初建民国二十一年重建”,下款是“夏同龢敬书”。

江头脑头村“道澜马公祠”,上款是“辛酉年孟夏谷旦”(1921年4月),下款为“夏同龢敬书”。

江头东升蟠龙村“怡兴马公祠”,上款是“民国元年(1912年)建”,下款是“夏同龢敬书”。

下屯塘口村“文觉马公祠”,上款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孟春立”,下款是“夏同龢敬书”。

江头高的堡“圣位马公祠”,没有上款,下款是“众议院议员夏同龢敬书”。这所宗祠在文革时期被拆毁并改建为儒林小学,如今只余花岗石横匾。经访村里百岁老人,该宗祠应建于1931年。

那么夏同龢为何许人也?夏同龢乃清末状元、民国众议院院议员、著名书法家。


夏同龢

 

夏同龢 (1868-1925),字季平,号用清,又号狮山山人,清贵州麻哈州高枧(现廉江县)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清政府派往日本留学六年,成为我国自科举制以来第一位状元与留学生双重身份的学者。1913年春,国民政府在全国开展宪政竞选活动,夏同龢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20-1923年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1925年因心脏病发作,于北京柴胡同住所逝世,享年57岁。夏同龢工文善书,是著名书法家,但遗墨不多,故显得尤其珍贵。主要著作有《策问答卷》、《四足歌》等。

 

因何留墨之谜?

 
夏同龢既不是白沙人,也没有在台山,甚至广东当官,为何他会为白沙马氏村落题写如此多的横匾呢?他与白沙因何结缘?经多方走访,原是清末民初期间,白沙江头东升里有一位与夏同龢同朝为官的名人——马小进
马小进,(1888-1950),字退之,白沙江头东升蟠龙里人,早年于广东政法学堂本科肄业,随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肄业,是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1913 年当选为国民党众议院议员。二次革命后脱离国民党。后曾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财政部秘书、税务督办。1916年恢复国会,复选为众议院议员兼宪法起草委员、外事常务,曾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参事、广东督军参议。抗日期间任教于广州大学。晚年旅居香港,1950 年去世,享年62岁。夏同龢与马小进“结交最晚情独厚”,据马文惠老人(2017年去世,享年107岁)回忆,夏同龢曾随马小进来到蟠龙村参与“怡兴马公祠”的奠基庆典。
 
 

与马小进同时代的具有影响力的马氏名人,还有富商马叙朝、马持隆等,相信看过《话说白沙》之——“追忆白沙银信”的,都不会陌生。

马叙朝(1878—1959), 台山白沙下屯塘口村人;马持隆(1884-1936), 白沙江头月山村人。二位涉足铁路、船运、地产、银行及保险等生意,业务横跨中港两地。马叙朝与马持隆均是新宁铁路五大股东之一,并任公司董事。1912年,香港开埠不久,鸦片买卖合法化,马叙朝与马持隆联合开平利希慎组成裕兴公司,集资20万资本,向香港政府投标取得鸦片加工及销售权。1923年,他们又合资成立“五洲汇兑(银行)有限公司”。两位富贵不傲,常为公益事业仗义,均荣获港府颁授太平绅士称号。

 


马持隆为家乡月山村撰写楹联“月朗星辉喜见江头齐耀彩,山环水绕欣逢百足尽朝宗”,为光裕村撰写楹联“光大门闾乐业安居歌祖德,裕开基础同心协力振家声”,落款均是“里人马持隆题”。

遗墨时间之谜?

 
道澜马公祠、圣位马公祠、怡兴马公祠建成时间很接近,但文觉马公祠建于1927年,道溱马公祠重建于1932年,届时,夏同龢已经故去。那么遗墨从何而来呢?
根据村中老辈回忆,儿时看到马叙朝家中还有不少夏同龢为祠堂、书室的题字,还没被使用。如此说来,或是马小进、马叙朝与马持隆三位先贤同出力,邀请夏同龢先生留下一批墨宝,待村中祠堂、学校一一建成再刻匾也未可知。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遗墨均集中在马叙朝、马持隆的出生地下屯和江头了。
 

待解之谜?

 

走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白沙其他村落中的马公祠横匾。如,江头长庆村“逊志马公祠”以及南朗村的“元锡马公祠”,可惜其横匾没有下款,是否同为夏同龢所书,已成难解之谜。在此也借各位看官慧眼,帮我们识字断案一番。

由此可想,散落在白沙中的遗墨宝藏或许还有很多,也请大家在留言里跟我们分享。

 









清末以来,白沙人的勤勉、开放,让这片农樵耕读的田园之地迸发出新的生机,它被赋予了改革、进步、发展的意义,成为真正的富贵乡、文化乡——马叙朝、马持隆等为代表的商人,在时代变迁中弄潮、在新旧交迭中出击,把铁路修到家乡、把银行开到家乡、把财富回馈给家乡,从此白沙圩人声鼎沸,洋房碉楼各领风骚;连续两届状元刘福姚、夏同龢等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应邀而来,应情而聚,将一代人的惺惺相惜、君子之交,延续在白沙遍地的宗祠之上、学校之中,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历经百年,仍嗅得花香浓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