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台山市概况(2022.08)
  • 2022-08-18 17:57:12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台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陆地总面积3308.24平方公里,现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90.77万。台山素有“全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之美誉,有160多万台山籍乡亲旅居海外及港澳等107个国家和地区。台山人才辈出,涌现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中国首条民办铁路创办人陈宜禧、加拿大第26任总督伍冰枝等一批著名乡亲。台山是著名的“排球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曲艺之乡”“飘色艺术之乡”,还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台山是海洋大市,海域面积2717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698公里,有广海湾和镇海湾两大海湾,大小海岛(礁)348个,其中上、下川岛分别为全省第二、第六大岛。全市有可供水产养殖的浅海21万公顷,沿岸滩涂(潮间带)1.3万公顷,渔港3个(沙堤渔港、横山渔港、广海渔港)。

台山是能源大市,是“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和南方唯一直购电试点地区。有规划装机容量6台百万千瓦的台山核电装机容量512万千瓦的国能台电。2021年,台山核电发电量197.4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71.17亿元;国能台电发电量267.14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06.54亿元。

台山是农业大市,是珠三角著名的“鱼米之乡”,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是全省唯一获批“农业特区”试点。全市耕地面积7.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10.3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3万亩。拥有“广东第一田”都斛省级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还有全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鳗鱼养殖出口基地。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大米、鳗鱼、青蟹、蚝、芦荟、富贵竹、白云茶、黑皮冬瓜、广海咸鱼等等,“台山鳗鱼”“台山蚝”“台山青蟹”“台山大米”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台山大米”“台山鳗鱼”“台山蚝”获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台山是旅游大市,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省内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上下川岛及滨海已开发优质沙滩总长达14.1公里;三合、都斛、白沙、汶村四处温泉出露带日均总流量达1.5万吨;冈宁墟、梅家大院、浮月洋楼、翁家楼等为代表的侨乡特色建筑遍布城乡。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43个,包括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8个,上下川岛旅游度假区、中国农业公园、康桥温泉、那琴半岛等景区景点远近闻名。

台山现有工业新城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两大产业发展平台,其中:

北部工业新城规划面积138平方公里,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近年,工业新城按“一平台双引擎三轴线”思路,做大做强“7+1”城市功能平台,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拓展1.6万亩发展空间,坚持“一城多园”,协同周边镇(街)打造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工业新城现已引进项目156个、总投资达583.7亿元,培育了富华重工、海亮铜业等行业龙头,特一药业、绿岛风等上市公司,以及松田电工等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南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是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核心区组成部分,也是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台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海湾产业区规划范围2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126平方公里,起步区38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清洁能源。目前,广海湾经济开发区正依托即将建成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和沿海深水港口,融入港澳,积极对接RCEP成员国,加快建设滨海宜居、临港经济、能源发展、生态休闲四大板块,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2021年,全市上下同心协力,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生产总值503.23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179.71亿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22亿元,增长10.9%;外贸进出口149.5亿元,增长3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67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640.1∶38.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