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中,台山在全省9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排名第一,喜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台山市民纷纷点赞。
创建的徐徐清风吹拂着台山大地,绽放出芬芳馥郁的文明之花,文明台山推出“台山文明城市创建示范点巡礼”特别报道,分批为读者展示6个示范点的魅力,让读者感受这个文明城市的活力与幸福。
台城历史文化街区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位市民的期盼。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台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高群众的幸福感作为文明创建的根本出发点,全力打造文明美丽台山。 城市的提升和美化,体现在城市建设上。旧城加速魅力蝶变,城市“颜值”全面提升。台城历史文化街区(下简称,文化街区),就是“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台山文化新名片。近年来,台山市委市政府分期分批对台城历史文化街区实行“修旧如故”的活化提质,33条旧街焕发新的魅力,着力打造繁华与历史巧妙融合的城市精品,得到国内外台山人及游客的广泛好评。
“修旧如故” 重焕骑楼风采
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了一般。走进如今的文化街区,浓郁的岭南气息扑面而来。传统的骑楼、绚丽的彩色玻璃、中西合璧的立柱雕花……从这些细节,可感受到百年前台城的繁华与热闹。
历史文化街区以老城中心区和西宁市街区为主,总面积约40公顷,以骑楼为主的建筑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于2009年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坚持“修旧如故”的原则,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文化街区在多年的活化提质中实现“原汁原味”的修复:清洗历史建筑外墙,修复损坏的构件和门窗,整治架空管线,规范广告招牌和室外空调机的设置,完善配套设施,提炼侨乡元素,恢复骑楼建筑的历史风貌……
街区是体现城市风情面貌、文化底蕴、景观特色的重要城市单元,对街区空间的提质升级,无疑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拥有百年历史的台山历史文化街区,如今也是台山主要商圈之一,现代的新潮繁华与历史的年代气息巧妙融合在一起。
“一闪一闪亮晶晶,太美了”“想不到台山也有这么浪漫的地方!”……日前,挂满五角星、许愿灯、小星球等浪漫造型灯饰的小视频,刷爆了当地市民的朋友圈,让台城历史文化街区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月夜至,彩灯亮。台山在文化街区打造了一批特色灯饰景观,让市民在夜间能够得到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色彩和趣味。
为了守护美丽的文化街区,台山文明创建“楼长”“街长”带头走进文化街区开展志愿服务,清理网格辖区内杂物、生活垃圾,“牛皮癣”等,为城区营造更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环境。
“深挖内涵”唤醒文化记忆
在文化街区,中和街和维新路交界路口,有一段特殊路段:由10余块38厘米宽、1.5米长的石板并列组成的石板路,与现代的沥青水泥路面风格大不相同。这就是在去年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发现的清代晚期石板路。整个路面宽3米,可供双向通行,足见当年的繁华与热闹。石板路的发现对研究台山历史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石板路的所在区域,正是台城历史文化街区西宁市区域。如今,走进西宁市,经过改造后,街区几乎完整地保留了当年的原貌。众多骑楼街纵横交错,形成了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连贯的骑楼建筑群,让人仿佛“穿越”回到过去。而让人惊喜的是,几乎被风雨模糊了痕迹的西宁市银信机构旧招牌得以重现。天华银号、仁安药房等百年前的商号名字,如今再次出现在骑楼上。
百年前,西宁市是台城最繁华的地带,是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民国时期的台城,经营银信业务的机构、店铺达百家之多,其中近八成分布在西宁市。
虽然这些经营银信业务的机构、店铺已经随着时间而消失,但它们代表的是那段台山繁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入,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台山不断加大对银信机构、商号机构遗址的保护,挖掘、整理、宣传其背后的华侨故事,将其作为传承华侨精神的重要抓手,释放文化魅力,擦亮城市文明形象。
“智慧新招” 巧解停车难题
“要以身作则,带头文明停车、规范停车,还要带动和影响更多人强化文明停车、规范停车意识,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赖万年是居住在文化街区的长者党员。他对这个老街区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自己应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解决台城历史文化街区停车难问题,台山市把“智慧停车”项目列为民生实事,建立“智慧停车”引导系统,为缓解“停车难”推出了“新招”。2021年12月,在历史文化街区,台山市新建了480个“智慧停车”泊位,实行收费管理。
向信息科技要效率。台山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提升创建成效。在“智慧停车”这个项目中,台山引进了当前江门市通用的“智慧停车”系统,对城区路边停车位进行规范管理,在每个“智慧停车”泊位后,安装了一个黄色的“视频砖”设备。“视频砖”是一个先进电子设备,通过自动拍照、录制视频上传的方式对停放的车辆进行计费,使计费更准确,证据链更完整。
项目正式实施后,台山市公资办与台城街道联合组织开展“红色钥匙”破解停车难题活动,以社区“大党委”凝聚合力破解停车难题,组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加大宣传,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红色力量”。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