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8日)
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
台山市融媒体中心
组织全体采编播人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采编播人员还参观了
台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展览
回顾奋斗历程
感受发展巨变
坚定理想信念
江门市公布
2022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单
台山市融媒体中心陈舒文榜上有名
陈舒文
当记者最大的感悟,便是时代巨变,初心不改。我们的编辑系统,从线编发展为非编,效率提升了至少3倍;以前要拍一个俯瞰大全景,不是爬山登高就只有寄望于摇臂,现在一个无人机便能解决所有烦恼;播出平台,也从传统大屏向小屏转变。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设备如何升级迭代,党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不变,人民群众对优秀新闻作品的喜爱也未曾改变。
他们
是文字,是声音,也是影像
在台前,在幕后,也在路上
今天,是第24个记者节
让我们来听这群最擅长讲故事的人
说说他们的故事
编导
刘蓬勃
1990年至今从事记者工作33年,我先后在新闻一线和专题部门担任摄像、文字、剪辑、编辑等工作。从事新闻职业前我曾经是一名通信电力工人,因为一次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而误打误撞进入宣传部广播电视科成为后备播音员,后来因为身材比较高以及科室发展的需要又阴差阳错开始了摄像和文字记者的生涯。
90年代在电视台当记者,毫不夸张地说:“无冕之王”“风光无限”,我的心中也是满满的骄傲与自豪。从业30多年来,地方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汗水,很多重大活动现场我既是亲历者、记录者,也是参与者,我同这座城市一起感受风雨,收获温情,一起成长。
近几年,在新媒体和各种新传播渠道视频平台的冲击下,电视这个时代宠儿开始凋敝,收视大幅下滑,以至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是放弃还是坚守?我相信每一个热爱电视的人都会选择坚守,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当然坚守不是盲目地守住这一亩三分地,而是要顺应时代发展,思变图新,跟得上时代前进脚步和潮流,既能做好鼓与呼,又能成为受众的知心人。
主持人
龙宇
我从事记者行业已经22年了,目前在台山融媒体中心广播部担任播音主持和记者工作。当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时候,我就在大学校园担任主播和校园记者的工作,当时就对新闻行业充满了向往。我觉得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能够将最新、最真实的事件和信息传递给大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最为深刻的一次采访是关于一位患有脑瘫疾病的小男孩,他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通过报道他的故事,我意识到了作为记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要为社会提供有价值、客观、公正的报道,并为需要帮助的人发声。
作为一名记者,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饭,这导致我确实错过了一些与家人和朋友相聚的时光。但是,他们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当我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时,我会尽可能地提前规划和安排时间,以确保能够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总之,成为一名记者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荣誉的工作。虽然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压力,但当我看到我的报道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并推动问题的解决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价值。
主持人
黄柳青
我在台山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了14年,目前是台山电台新闻资讯节目《听见台山》的主持人。我读的专业是药物学,当记者前我是一名培训班老师,选择成为记者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这份工作充满挑战性。工作的这些年,我用声音和文字记录了很多人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是参加了萧敬腾广州演唱会的新闻发布会。萧敬腾是我的偶像,可以近距离采访自己的偶像,别说多高兴了!以后,我会继续履行记者的职责,记录更多台山故事。
记者
梁逸斌
回想起当年刚刚步入记者这个行业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好奇心的年轻人。那时的我,带着一颗初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每一次采访都是我成长的机会。2010—2023年,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13年。我从当年“青涩”的“小鲜肉”到现在“稳重”的“老腊肉”,“丰富”从来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或许还体现在经验和能力上。
在过去的13年里,我见证了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与变迁,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我始终坚守着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努力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同样,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记者,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做一名有担当、有使命感的新闻工作者。用笔尖书写台山的变迁,用镜头捕捉时代的脉搏,用报道传递基层的声音,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主持人
李穗英
我从事记者行业的时长7年了。大学时偶然读到一本媒体行业的书,被记者经历、见证、书写的各种故事吸引,从那时开始便对该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很幸运的是大学毕业之后,我顺利进入了媒体行业。回看这些年,我曾担任台山电台fm904的主持人、民生新闻栏目《百峰山下》的主持人兼记者,以及访谈节目《得闲倾偈》的主持人兼记者等,每一次不同的尝试,都让我的生活感到鲜活且充实。也正因这一职业,让我见证了台山站通车的重要时刻、开渔百舸入海的壮观景象;亲临台风暴雨的第一现场;认识到不同职业的追梦者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大都只有一种状态或模式,但依托记者这一职业,让我可以短暂的体会不同的人生形态,于我而言,就是记者这一职业最大的魅力所在。
最后,祝各位同行,记者节快乐!
摄影
谢灼均
我从事记者工作到现在已经有6年。在从事记者职业之前,我从事过室内设计的工作,也从事过婚纱摄影、艺术摄影的工作。后来我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摄影记者,更多的期待就是想走在时政新闻的最前线,把每一次重大的活动,采访和事件以最好的方式记录下来,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
自从事记者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任务就是2017年的台风“天鸽”,那时候从早上的6点钟开始工作,开着工作车穿梭在街道中拍摄,只为送上最新的新闻素材。在连轴转了14个小时后,我感冒发烧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既然选择了记者这项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以至于会错失了很多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光,但是他们也很理解我的工作,从来不会怪我因为工作而错失一起相聚的时间,也不会对我的工作有太多的过问,反而会在生活中处处多为我着想,我很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
编辑
李璐敏
我从事新媒体编辑记者6年。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形式也是不断地在更新换代。新媒体编辑工作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从一开始的微博、微信,到后面的抖音号、视频号,再到直播等等,每一次任务都是新的挑战,在历练中逐渐练就“十八般武艺”,成就感满满!只要有网络,小编就随时待命,一部电脑,一部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随时进入工作状态,越是恶劣天气越要坚守岗位,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只为能以最快速度发布最新信息。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未来继续加油吧!
编辑
余艳娜
我成为新媒体编辑到现在快一年了。当记者前,我参与过人口普查,也参与过宣传栏排版,现在是“台山发布”“台山先锋”公众号的排版编辑。我深知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必须打起12分精神,将采访报道保质保量发表。上岗以来,我发现我会更关心时事,会多维度地拓充知识储备,会关注冷空气什么时候南下,会到水步牛肉节一品美食佳肴,会学习到很多地震科普、生活科普,会看一看我们台山人的原创电影......当记者以后,我对台山这座城市有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这座城市。
编辑
黄文莹
我踏入记者行业一年了,目前是政务信息部的一名图文编辑。大学时,我选择了新闻学专业,当时感觉记者的形象遥远而崇高,而我通过学习只能摸到皮毛。我认为新闻是一个看世界、听世界的窗口,而记者作为一种媒介,传递着真实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又记录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当我成为记者后,我感受到这种职责和使命,在一次次工作中得以强化,从空想落到实地。这一年里,上过山、下过海,加过凌晨的班,在生日当天赶进度,还总是在开车的时候灵感爆发,看到什么都在脑子里想一遍,适不适合做选题。这种忙碌但充实的工作生活,苦后回甘。
记者
梁恩丽
我从事新闻行业4个月,大学时修学工科类专业。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向往新闻行业,想成为一位新闻媒体人。今年7月,我如愿成为一名记者,跟随者前辈们下乡采访、报道台风,学习采访技巧和写稿方法。成为记者之后,工作的习惯也再影响着我的生活,生活中遇见新鲜的事情会随手记录,开始留意每天的各种新闻主题,遇到问题会多角度的思考……记者是平常又不普通的职业,对我来说它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我热爱的理想,希望之后的工作中我能继续努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和培养提升个人能力素养。
记者
梁翠茵
我是来自新媒体部门一名刚入职两月的新员工。从学生到成为记者的心路历程中,充满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满足感。在学生时代,我学习着新闻媒体相关的课程,不断激发着我对新闻媒体行业的兴趣,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心。
然而,成为记者之后,我发现要做好新闻工作,仅是学校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学校里的“小记者”与社会岗位上的记者是完全不同的。学校里,我们做着同龄人的采访报道,每周交着满意的作业汇报。而在我真正上岗后,在首次外出采访时,我鼓足勇气上前邀请各路人采访,却总遭到无情的拒绝,期待落空的失落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而在我从采访者身上获取到有用的信息时,我在开心的同时又感慨到,新闻工作的不易,作为记者,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敢于接受拒绝,勇于迎接挑战。
无论身处哪个阶段,新闻行业都是充满着挑战和压力的,感悟和成长将伴随着记者的一生。作为初入职场的“新生”记者,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挽起裤脚深入田间地头
扛着镜头走进车间工厂
拿着话筒穿梭大街小巷
有新闻发生的地方
就有记者奔波的身影
他们是记录者
有时也是参与者2023年4月24日,大雨,陈舒文自驾和陈舜杰、容月梨一起赶往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采访,途径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斗山路段时,发现一辆棕色小桥车停在路旁的树林里。
陈舒文当即停车上前查看,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坐在驾驶室,安全气囊弹出,汽车左侧受损严重,主驾车门变形,且被一棵树挡住。当时,车头开始冒烟,车上只有一名司机,司机锁骨骨折、无法用力,反应较为迟钝。原来,该名司机在上班途中因雨天路滑不慎冲出高速,撞上旁边的树木。
陈舒文赶紧回到采访车,叫上陈舜杰一起尝试救人,并让容月梨拨打110、119、120。汽车停的地方,有一些坡度,且树叶较多,土质松软,陈舒文细致观察后,发现副驾驶车门没有变形,便决定从此处入手救助。经过几次尝试,陈舒文和陈舜杰终于合力打开车门,成功帮助司机爬出事故车辆。
离开现场时,在一斜坡处因路面湿滑,司机摔了一跤,脸上表情非常痛苦,他们赶紧搀扶司机回到采访车休息。随后,三人一直在现场照看伤者,直到高速交警和120急救车陆续抵达现场,并向交警讲述了大致情况后,才继续驾车赶往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采访。
中国记者节
今天,记者节
我们将最真挚的祝福和敬意
送给每一位不断奋斗、乘风破浪的
新闻工作者!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