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
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
近代以来
台山孕育出了
多位耀眼的名报人、名记者
在中国新闻史上
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 让我们走近他们
再一次感受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伍盘照 创办美洲早期中文报纸 伍盘照,1868年生于台山县 (今台山市)四九镇下坪双潮村 一户农家 1899年5月2日 他在洛杉矶创办《华美新报》 专心致志从事新闻事业
伍盘照
1900年2月,为了更好发挥报纸的作用,他又将报社迁往华侨众多的三藩市,将《华美新报》改名为《中西日报》,自任总经理,实践其改良社会、教育侨民的理想。《中西日报》内容充实,且又弘扬祖国文化,深得侨心,是美洲较早的一家华文报纸。
△《中西日报》
黄景仁
荣获首届“韬奋新闻奖”
黄景仁
黄景仁,1933年生,台山市白沙镇人。他195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新闻单位。当了一名时事编辑,值夜班,这一“值”就是四十年。
黄景仁具有创新精神,他做了两件开创性的工作:一是让国际新闻上头条。他把“苏美签署销毁中导条约”和“两伊战争正式实现停火”的消息放在一版头条位置突出刊登。二是在全国率先扩版。1987年黄景仁参与策划把《广州日报》由4个版扩为8个版,在全国党报中首创“娱乐”“体育”“连载”版天天出。
1993年,黄景仁在60岁的时候,获得了全国首届“韬奋新闻奖”。
黄卓坚
七任赴京采访报道
全国“两会”的总指挥
黄卓坚
黄卓坚,1960年出生,台山水步人。她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广东省思想文化战线领军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十次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和大量的二、三等奖。
黄卓坚做了15年记者、21年编辑。近20年来,黄卓坚参与策划指挥了《广州日报》所有时政类重大新闻报道。她是广州日报社赴京采访十八大、十九大的总指挥以及从2013年至2019年7次赴京采访全国“两会”的总指挥,大量的报道获得中宣部和省市领导的肯定。
辛亥革命时期
台山籍华侨积极办报
辛亥革命前后,海外的华文报业有了较大发展,不仅数量激增,思想活跃,而且版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时期江门五邑籍华侨办的华文报刊,对宣传革命思想和推动革命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898-1922年,江门五邑籍华侨就创办了26种报刊。旅居美国的台山籍华侨投身华文报刊的人数最多。
台山籍进步青年李是男、黄伯耀、黄超五、黄芸苏、温雄飞、黄杰亭、许炯黎等于1909年在旧金山组织“少年学社”,出版油印刊物《美洲少年周刊》,鼓吹反对封建帝制,走民主共和道路。1910年,《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革命。黄伯耀任总经理,黄超五任总编辑,黄芸苏任主笔,李是男负责副刊和新闻的编辑工作。
△李是男等主编的《少年中国晨报》
台山附城镇的温雄飞,1900年便在同乡梁朝杰创办的《文兴报》当排字工,1903年任该报翻译。1906年温雄飞应聘为恩平籍华侨唐琼昌等办的《大同日报》翻译兼助理编辑,后与李是男等创办《美洲少年周刊》,1908年赴檀香山与人创办该地同盟会机关报《自由新报》并任总编辑。
台山端芬镇的梁朝杰,是维新运动的骨干分子。1899年,他赴旧金山创办《文兴报》。该报后改为《世界日报》,梁朝杰在该报当主笔40多年,还曾创办《交通旬报》。
活跃在香港华文报界的台山人
香港华文报业向称繁荣
其中有不少台山籍报人长年奋斗
成绩颇丰
梅文鼎,1903年生,台山端芬人。20世纪30年代初,他主办《汝南之花》;1937年,他投笔从戎。1952年,香港《文汇报》改组为有限公司,梅文鼎即被推选为董事长,一任三十载。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