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公布。《办法》指出,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分为A卡和B卡,持卡人在我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
此《办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已发放的人才优粤卡统一按《办法》换发。
扫码查看《办法》原文 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如何申请? 持卡人能享受哪些服务? 申领人才优粤卡,须符合基本条件,如在本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须符合在粤工作相关要求:申请时已在广东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或申请时已与广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且每年在广东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办法》明确,人才优粤卡由工作单位负责申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全省人才优粤卡资格确认、制作发放和管理。另外,人才优粤卡有效期5年。有效期满需续办的,持卡人所在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0日内向发卡机关申请续办新卡;人才优粤卡有效期满未续办的自动失效。失效卡由持卡人所在单位收回并交发卡机关。 No.1加大对本土中青年人才扶持 丨人才扶持 《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试行)》自201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有效期已届满。试行办法对我省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稳定本土紧缺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继续发挥优粤卡服务人才、保障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我省修订完善试行办法,出台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 《办法》按照科学设定对象、优化便利措施、加强省市贯通、优化办理程序的思路,在保持试行办法五章体例的基础上,条款数量由原来的16条调增为18条,作了全面优化升级。 《办法》科学设定对象,涵盖新时代战略人才。 一是聚焦国家战略所需高层次人才群体。在服务对象上新增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以及在国家实验室及基地、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在粤国家级创新载体及科技研发领域工作的战略科学人才、关键技术专家。 二是加大对本土中青年人才扶持。不再以国籍作为申办依据,将国内户籍科研型中青年人才纳入服务对象。 No.2新增“社保尊才”专属服务 丨专属服务 《办法》优化便利措施,增强持卡人获得感。具体而言,结合高层次人才关切需求,《办法》进一步丰富优粤卡服务内容,提升服务事项含金量。 一方面,优化对A卡、B卡共同的服务事项10项,涵盖户籍办理、社会保险、便利出行等人才较为关注的领域。 在户籍办理方面 明确落户方式,即视同落户地人才引进政策中“高层次人才”办理落户。 在社会保险方面 新增“社保尊才”专属服务,由社保专业团队在全省范围内提供全流程服务。 在便利出行方面 将原A卡专属的便利出行服务扩大至B卡持卡人。 另一方面,优化升级只针对A卡的服务事项7项。 在医疗便利方面 通过专属预约通道在指定医院就医。 新增职称申报服务 持卡人首次参加职称评审的,可不受本人资历和任职年限限制申报相应职称。 新增配偶就业服务 持卡人配偶可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持卡人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会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人才管理服务部门协调安排就业。 新增子女教育服务 持卡人子女享受升学优惠政策,特定人群结合本人意愿就近就便安排学位。 No.3属地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 负责受理核实 丨属地受理核实 《办法》确立了全省通用原则,明确要求各地要全面落实对优粤卡持卡人的服务;同时,促进省市政策服务有效衔接,要求各地做好省市人才卡和人才优惠便利服务的衔接,保障人才优粤卡持卡人享受当地的优惠便利服务。 《办法》进一步完善办理程序,推动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相较试行办法,《办法》将申办方式由个人申请改为由人才所在单位申办、属地受理,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便于人才属地化服务;同时,新增了变更、核查、注销等程序,进一步规范卡片管理。 在申办与核发方面,《办法》明确,人才优粤卡由工作单位负责申办,属地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负责受理核实,申领人和工作单位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全省人才优粤卡资格确认、制作发放和管理。持卡人人才优粤卡损坏或遗失时,由持卡人所在单位向发卡机关申请补发。 《办法》指出,建立全省人才优粤卡服务管理体系。各级组织部门负责人才优粤卡工作统筹抓总,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各相关主管部门配合落实服务。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人才优粤卡服务工作相关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担任召集人,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强化部门合力和政策贯通,协调人才优粤卡服务工作,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操作指南。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