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台山原创电影《故园飘梦》
拿到了电影公映许可证
目前正在投稿参加各大电影节
同时联系发行公司进行宣发工作
相信很快就可以在电影院
欣赏到这部优秀的电影
据悉,我市首部原创院线电影《故园飘梦》已通过电影局审查(电审故字【2021】第541号),取得了《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该电影是侨乡出品的首部原创院线电影,又是华侨主题,影片从2020年开拍直到现在,得到侨乡各方面人士的支持,饱含侨乡人民的热情期盼,电影填补了我市多年来华侨电影题材的空白。 电影通过描写一位老华侨带着自己的孙子回到故乡寻根的故事,以他的回忆展现一个平凡的华侨家族历史,让老一辈的台山人重温当年那段让人感慨万千的华侨漂泊史。同时,也通过海外年轻华人后裔的视角,去了解老一辈离乡别井的辛酸。 下面跟着记者一起 先睹为快 浮石飘色赵子龙 影片开始没多久,一场选“色仔”的重头戏便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台山浮石飘色,在正式表演前的重要流程之一。飘色,亦称摆色,其艺术形式是人们抬着“色柜”行走,“色柜”上“飘”着由儿童装扮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表演内容包括“赵子龙拦江截斗”“嫦娥奔月”“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等。入选的儿童被称为“色仔”,他们表演时看似凌空无凭,实则以一条名为“色梗”的纤幼钢枝支撑。因此,“色仔”除了长相俊美,还需要胆大心细、意志坚定。这也是为何在电影《故园飘梦》开头的选“色仔”情节中,孩子们被要求头顶茶碗——这是在考验他们的平衡性和意志力。 选“色仔” 《故园飘梦》的主人公朝阳出生在民国,父亲在他还在娘胎中时便去了海外谋生。因为遭遇排华事件,朝阳的父亲与家乡失联,这导致朝阳成为当地孩子们口中的“孤儿仔”。从没见过父亲的朝阳,曾在心中默默将父亲比作飘色中的英雄赵子龙。但随着等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慢慢褪色。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风尘仆仆地回乡了…… 《故园飘梦》巧妙地将台山浮石飘色这一闻名世界的艺术形式与剧情相结合,通过少年对父亲形象的幻想、破灭、重塑,展现海外华侨的辛酸漂泊史。 离乡背井金山伯 片中,村民们都将朝阳父亲谋生之处唤为“金山”,这其实是当时的人们对曾掀起过淘金热的美国旧金山的称呼。后来,因为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同样发现了金矿,华人们便也将那里称为“金山”。为了区分两个“金山”,美国的“金山”便被改唤为“旧金山”。 送“银信” 《故园飘梦》中,去往旧金山打工的华人被称为“金山伯”。而从朝阳父亲归来后的讲述中,人们得以一窥的“金山伯”们在异国他乡饱受欺凌的辛酸往事。因日军侵华,朝阳后来也跟父亲一样被迫漂泊海外。直到他的下一代,才替他实现了回乡的夙愿。 除了思乡情,影片也展现了两代“金山伯”与家人和爱人别离的凄苦。朝阳曾与青梅竹马的童年玩伴安宁两情相悦,但却被迫离开家乡,也因此切断了两人的情缘。但后来,朝阳之子带着孙子回家,过去对学中文并不感兴趣的孙子,却在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引导下认真学起了“这里是我的家乡”。而镜头中,那位长发飘飘的大学生村官,竟依稀有着当年安宁的模样…… 火车,是《故园飘梦》中连接游子与家乡的一个关键性意象。孩子们在学堂上念“go by train(搭火车)”,朝阳的父亲后来也是坐着火车回家的。这背后其实也有典故:20世纪初,中国最早的两条民办铁路——潮汕铁路和新宁铁路,都是在华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 还原百年前的中国民办铁路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