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城西宁市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不断推进,近日有街坊发现中和街挖出了疑似一百多年前的石板路,揭开了许多尘封的记忆。
记者来到中和街和维新路交界路口,身后是维新路16号,面前是一片已经被施工队挖出大约有60公分深的空地,可以观察到,这一片大概有十几块石板,而且每一块石板的大小大概在38公分*1米5左右。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李柏达介绍,按照分析,这里是西宁市,建于1882年,应该是当时最初的石板路,到现在有100多年的历史。后面经过很多变迁,城市改造后就被覆盖在下面。现在重新打开了西宁市雏形的历史记忆。
台城西宁市,俗称“牛屎巷”,位于台城旧城区西面,成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侨乡台山近代的金融中心。因当时全国有20%的侨汇在此汇兑结算而闻名全国,近代形成的金融街区的肌理和原貌基本完整保存至今,金融文化、骑楼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见证了侨乡的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赋予西宁市丰富而又集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风貌特色。
李柏达认为,这条路能够看到台城西宁市最早的历史记录,希望能将它保留为历史的记忆,作为西宁市城市的符号,也是西宁市的起点,让大家知道历史是如何变迁的。
李柏达是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多年来他一直寻找银信机构原址,如今已经发现了中和街公信银号、天华银号、南昌街建丰银号、北盛街利贞饷押,福华老金铺、福信金铺等大批银信机构遗址。据了解,1948年,台城注册的银信机构近160家,没注册的机构不计其数,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西宁市。
李柏达说,西宁市的银信机构是全国最多的,这是最响亮的名片,也是最值得自豪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如果保存不了将是很大的遗憾,所以这一次改造很希望将这段历史包括旧街石板、银号、金铺和商号完整保留下来,让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华侨的历史。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