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抗战记忆 | 台山籍二战老兵讲述“诺曼底登陆战”经历:187人冲锋仅他1人存活
  • 2020-09-03 16:09:23
  • 来源: 网信江门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近日,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

最新展出了一套二战军装

这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的

台山籍华裔老兵黄君裕

在战争中所穿着的军衣

今年4月,黄君裕百年归老

其子女决定将其随军物品捐赠家乡

受疫情影响

这些宝贵的文物最近才到达博物馆

在这套保管如新的战衣旁

还有黄君裕的肖像

照片中年轻的他眉宇硬派,双目有神

时至今日

我们通过珍贵的文物、老照片

追寻当年令人震撼的历史故事

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侨乡儿女

身在他乡,依然心系故土

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台山籍二战老兵的传奇一生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战役打响。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在这场历史性战役中,有台山籍华人的身影。他就是在2009年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紫心勋章、铜星勋章(美国最高军队荣誉勋章)等9枚勋章的黄君裕。

黄君裕当兵时的戎装照(图片:《华人之光:登陆诺曼底的二战老兵黄君裕》)

  黄君裕,1924年出生于台山(大江水楼潮庆村),1938年移民美国,1943年自愿参加美国陆军,当时隶属美军第28步兵师,是登陆诺曼底的先遣部队。


187人冲锋仅他1人存活

  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抢攻五个海滩,而黄君裕的军团要登陆的正是易守难攻的奥马哈海滩。

  1944年6月6日拂晓,黄君裕和他的战友们上船,一直往法国开。黄君裕曾回忆说,当时海面上风力大概有五级,浪高有12米。盟军有10艘登陆艇因风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载数百名士兵在海面上挣扎。其他的登陆艇也不停晃动,船上的士兵,几乎都晕了船,再加上海水打进艇内,士兵们又冷又湿。当到达海滩时,士兵们已经精疲力竭。黄君裕的脑袋虽然有一些晕乎乎的但是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平时的刻苦训练,并没感到太多的不适。

  登陆舰到达奥马哈海滩之后,战士们纷纷用绳梯从登陆艇上下来,不停地向海滩奔去。大家都急着涉水到海滩和迅速躲在树篱后面保护自己,等待命令进行攻击。这一行动就是最有名的在奥马哈海滩的第一进攻波的一部分。此次进攻有两万多人。黄君裕是第一波中最早登上奥马哈海滩的一群战士之一。

  令人震惊的是,在登陆时,隐藏在碉堡中的德军并没有开机枪向他们扫射。因为德军不想在盟军的大部队登陆前,过早地暴露目标。第一波的小范围攻击结束后,在其后续部队登陆时,德军的机枪声频繁响起来了。密集的扫射和不停的轰炸,让盟军遭受重创。仅仅奥马哈海滩这一个登陆点,盟军就牺牲了数千人,而德军也有1000多人被打死或失踪。

  针对惨烈的诺曼底登陆,黄君裕回忆:战艇停靠在岸边后,他什么也没想就冲下去。一旦冲出去就只能自己顾自己,理会不了别人。当时德军防守非常严密,等第一波盟军登上海滩形成较大的目标之后,就开始用机枪不停地对岸上进行长时间的扫射。他很幸运地躲过了子弹,冲到一个草丛中暂时躲避,回头看见那么多的战友一个一个地倒下了,满沙滩都是战友的尸体,顿时就脑袋一片空白。那一战,黄君裕所在的187人的部队就只剩他一个人活下来了。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永远站在前方位置的侦察兵

  诺曼底登陆之后,黄君裕随部队一路北上,攻克德军的一个又一个防御工事。作为一个侦察兵,黄君裕永远是站在前方的位置。尽管危险,但细心的黄君裕总能做得很好。在面临死亡威胁的黄君裕心中,总怀着“如果要死去就作为一个英雄而死”的信念。

  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黄君裕总是冲锋在前,在枪林弹雨中侦察路况,率领身后的部队不断前进。在绿篱战斗中,盟军有数百架飞机,在盟军面前的区域,以及将要前往的圣罗区域,进行轮回轰炸,双方重炮不断交火,黄君裕隐藏的弹坑上空枪林弹雨,然而他却很幸运,没有被击中。

  1944年9月19日,许特根森林战役正式打响,这一仗是二战中在德国本土进行的时间最长的战役,也是美军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单一战役,战斗异常惨烈,伤亡惨重。就在盟军开始进攻德国的前夜,黄君裕奉命带领一支巡逻队进入德国侦查,最早发现德军设置的阻挡坦克和车辆的障碍物,碍于不知道如何传达,身为龙的传人的他率先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向上级报告时创造“龙牙”一词,“龙牙”这个词自他用后,很快流行起来,并被载入了二战的史册。


获得美国最高军队荣誉勋章

  在二战期间,像黄君裕这样从军的华人青年多达两万人,而当时的华人人口只占美国人口的千分之一。每五位华人之中,就有一位热血青年参加战斗,良好地展示了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勇敢拼搏的精气神。然而,由于那个年代美国正在排华,这些华裔军人的故事鲜为人知,他们也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

  荣誉也许会迟到,蕴含其中的价值永不缺席。“我是中国人,在老美眼里,华人总是不被看好,又被人歧视。我要展现出自己的勇气。战场上,就算明知道下一秒要死,我也要展现出英勇的姿态,好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懦弱。”黄君裕说。

  前后采访过黄君裕三十多次、美国波士顿资深媒体人李强评价:“黄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要为中国人争光的决心和不怕死的精神。此外,在战场上,敌人通常都不会在他们看到第一个人的时候开火,而是等到盟军的大部队出现才开火,或许这个潜规则让冲在最前面的黄君裕反而死里逃生。”

  2009年的一天,黄君裕收到第112届美国国会联邦参议员约翰·克里寄来的信,上面写着:“美国陆军黄君裕(Arthur Wong),今天,我骄傲地宣布,你获得了国家的最高军队荣誉勋章——紫心勋章、铜星勋章。”随信一起寄来的有9枚勋章,其中包括信中提及的美国紫心勋章、铜星勋章。这也意味着,时隔65年,黄君裕这位战斗英雄,终于收到了属于他的勋章,绽放出华人之光。


炎黄子孙心系祖国故乡

  黄君裕的故居在潮庆村,村长黄尔启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拿着一本相片本,介绍黄君裕在不同年龄阶段留下的宝贵照片:“君裕为人比较低调,之前他一直没和大家讲过他参战的事情,我也是后来很晚通过别人才知晓的。村里出了这么个英雄,大家伙还是很骄傲的。”

村长黄尔启讲解黄君裕的旧照

  当地村民表示:“他打仗的时候可英勇,是个好汉。不仅如此,他还帮我们村做了不少事,比如村前的那条路,就是他牵头组织大家捐赠修起来的。

村长黄尔启带记者到黄君裕故乡潮庆村采访

  黄君裕一直心系家乡发展。乡亲们所说的这条路名叫海潮大道,长约1.5千米,连接村落与外界5米宽的水泥路,成为了村民们出行的主要道路,茶余饭后,大家也爱沿着路边走。同时,两边连片的田地也顺着路延伸着,晚造种下不久的水稻长势喜人,如同村子的发展这般蓬勃。

海潮大道碑记

  波士顿双语网2013年11月以《二战英雄黄君裕庆祝第68个老兵节,参加抗议ABC示威》为题报道了黄老不顾高龄,积极参加抗议美国ABC电视台在吉米·坎摩尔(Jimmy Kimmel)主持的节目中播出“杀光中国人”的辱华言论的示威活动。

(左起)周文熙、黄君裕、黄镜明和其他侨社领袖在波士顿公园的示威现场(图片来自《华人之光:登陆诺曼底的二战老兵黄君裕》)

二战期间

像黄君裕这样

从军的在美华人青年多达两万人

每五位华人之中

就有一位热血青年

为了支援祖国的抗战

毅然参加美军各个兵种

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为世界和平作出的积极贡献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