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群众朋友:
登革热是广东地区常见病,白纹伊蚊是主要的病毒携带源。每年6月至11月是登革热防控高风险期,特别是今年雨水多、温度较高,为白纹伊蚊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环境,登革热防治工作压力很大。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为了保障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预防登革热传染病发生,营造健康清洁的城乡环境,我们倡议:
一、人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杂物,清洁家居,不乱丢垃圾,不堆放杂物。
二、翻盆倒罐,清倒积水,填平洼地,疏通沟渠,减少蚊孳生环境。
三、定期 3-5天对家里的水生植物进行换水,并清洗根须,发现蚊虫整生立即清除。
四、不要露天放置盆罐、废旧轮胎,雨后巡查房前屋后,倾倒、排放各种容器内的积水。
五、经常检查用来浇花浇菜的水池、缸、盘、桶积水,发现蚊虫孳生立即清除。
六、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播途径。居住场所要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杀虫喷雾、防蚊灯等进行防蚊灭蚊处理外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预防被蚊子叮咬。
七、及时就医,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发热是登革热的一大特征,登革热病人于发病后3~6天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家人。
健康环境须我们共同携手,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营造整洁美丽健康家园!(来源:广海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